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

问顶空间

当前位置: 主页 > 埃博拉病毒 >

埃博拉病毒的分类、命名及生物学特征

时间:2020-07-23 23:32来源:未知 作者:点击:
埃博拉病毒的分类 埃博拉病毒隶属于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依据第九届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年度报道,丝状病毒科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属,分别为马尔堡

     文章关联词: 埃博拉病毒 分类
       埃博拉病毒的分类
       埃博拉病毒隶属于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依据第九届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年度报道,丝状病毒科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属,分别为马尔堡病毒属、埃博拉病毒属、Cuevavirus属。
      埃博拉病毒现已发现五种亚型,分别是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本迪布焦型和莱斯顿型。前四种亚型感染人类或其他灵长类动物后可导致其发病甚至死亡,其中扎伊尔型致病力最强,感染者病死率可高达90%;莱斯顿型对人类只造成隐性感染但不致病。同一亚型内的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差异在30%以内。埃博拉病毒基因突变的平均速率约是8X104每位点每年。
      五种埃博拉病毒亚型可以分成三组,扎伊尔型为一组,本迪布焦型和塔伊森林型为一组,苏丹型和莱斯顿型为另一组。

      埃博拉病毒的命名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丝状病毒科研究组在2013年对丝状病毒“种”以下成员的命名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依据这一命名细则,埃博拉病毒的名称需包含病毒种类、分离宿主、 、分离地、分离年份、遗传变异背景和分离株等诸多信息:同时在分离宿主后面辅以后级,用以标识某一毒株的特征信息,如是否经过在某一特定宿主的适应性传代等。其命名模板为:(病毒名)<分离宿主后级)/(分离国家)/<分离年份)/遗传 背景标识)一(分离株标识)。以2014年在几内亚盖凯杜省(Gueckedou)分离得到的埃博拉病毒人分离株Co7为例,其全称应为:“Ebola virus H. sapiens w/GIN/2014/Gueckedou-C07".其中后缀“wt"(- wild type)标识病毒为野生型,未经任何组织或细胞传代。该研究组还同时定义了其他三种不同的后缀,分别为:“te"-tissue/culture),标识病毒经过细胞或组织传代;“-frag"(- fragment) ,标识未能分离到病毒或未能全基因组测序,单纯依据某- -或某些基因片段而对病毒进行分类和定义;“hist"(-historical),标识因保存不当或其他原因而失活或被永久性破坏而丢失的毒株,以马尔堡病毒为例,许多1967年在西德和南斯拉夫分离的毒株(“Flak"、“Hilberger”、“Ludicke"、“Kliebe"等)均已无从追溯。
      随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丝状病毒科研究组还提出了对丝状病毒的动物适应株以及通过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得到的重组丝状病毒的命名细则[89]。前者在(病毒名)和(分离宿主一后缀>之间 加人病毒适应传代所在的研究机构的简称,同时后缀标示为“-lab"(-laboratory)。例如,在美国国家病毒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Vector)对1976 年Mayinga分离的埃博拉病毒通过豚鼠传代而获得的毒株,应命名为"Ebola virus VECTOR/C.porellus-lab/COD/1976/Mayinga-GPA-P7”.后者在传统命名模板的基础上,后缀标示为“re"'recombinant)。例如,反向遗传重构的1995年基奎特(Kikwi)分离的埃博拉病毒应命名为“Ebola virus H. sapiens reCOD/1995/ Kikwit- abc1”。
 
      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埃博拉病毒的外形为丝状或杆状[2] ,可呈直线形、U形、6字形、环形、卷曲形、分支形等多种形态。埃博拉病毒的结构为长管状,直径均一,为80纳米;长度变化很大,平均长度在1 000纳米左右,最长可达14 000纳米。埃博拉病毒的密度为1.14克每毫升。
      埃博拉病毒的核心是由核蛋白NP、VP30等包裹病毒RNA形成的核壳体,呈中空螺线管状,外直径约50纳米,内直径约20纳米,螺距约5纳米。核壳体与病毒囊膜之间为同轴的圆柱形基质层,由基质蛋白VP40、VP24等构成。病毒囊膜来自于宿主的细胞质膜,内膜与前述的病毒基质层相连。病毒囊膜外表面镶嵌着大量病毒糖蛋白突棘,高度约14纳米。
      埃博拉病毒作为具有囊膜的RNA病毒,对脂类化学药品敏感,乙醚、甲醛、次氯酸、过氧乙酸、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酚类等消毒剂均可以完全灭活病毒;埃博拉病毒还可通过加热灭活,但在常温下较稳定,56 °C不能完全有效灭活,60C下30分方能破坏其感染性;钴60照射及紫外线、Y射线照射等也能够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在康复患者血液、精液样本或病尸中埃博拉病毒可存活数周,因此在防控埃博拉病毒时尤其应注意这些环节,不随意接触此类样本或病尸;埃博拉病毒4C条件下存放5周其感染性保持不变,存放8周滴度降至59%,而在一70C可长期保存。
(责任编辑:峰)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