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就是其内涵。 提出这一内涵的时代背景,自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的,同时结合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所展开。提出这一内涵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进步。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同时也能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第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第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第五,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这其中的关键一点也可以称之为基础的一点,就是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使各民族人心规矩,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是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切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就是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就是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 (责任编辑:峰) |